心肺復蘇術學習起來其實很簡單
急救知識
所有的急救對象,都不應該去搬動他,除非意外發生現場非常高危。尤其是交通、創傷后明確或高度懷疑的頸椎、脊柱受傷患者,更不宜挪動,避免造成二次損傷。 ——— 廖曉星
“在面對很多不省人事的路人,其實只要稍微懂一些心肺復蘇的辦法就好了。”昨日,中山醫院急診科學科帶頭人、廣東醫學會急診分會副主任委員廖曉星特意在微信圈轉發相關知識,呼吁重視心肺復蘇術的推廣普及。
心源性猝死最多發 心肺復蘇術能救命
根據世衛組織的界定,急性癥狀發生后6小時內死亡者為猝死。醫學上又將猝死分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兩大類。其中,心源性猝死占絕大多數,又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多。非心源性猝死中有一種青壯年猝死綜合征,病因不明,出現幾率極低。梁婭屬于哪種情形,目前無法得知。
對于心源性猝死患者,挽救生命的機會主要取決于周圍人群是否掌握基本的心肺復蘇術。廖曉星表示,近兩天,他所在醫院已連續接治多名猝死患者。他說,許多普通人不敢操作的心肺復蘇術,其實學習起來是很簡單的。“目前急救領域最新的規范要求,已經取消掉了口對口人工呼吸環節。”
憑借三個指標判斷 是否需要心肺復蘇
廖曉星表示,判斷一個倒地、暈厥的病人是否需要進行心肺復蘇術,主要憑借三個指標。首先就是看倒地者是否已經喪失意識,“這一點非常好操作,只要你呼喚他(她),看其是否有回應就可進行判斷。”
其次就是要看施救對象是否還有呼吸。“這需要救援人員靠近施救對象,進行近距離的判斷、觀察,甚至用手探查。”
最后是看施救對象是否還有脈搏,這需要市民清楚左右頸動脈的位置,探查其頸椎附近是否有血流、脈搏跡象,有一定專業難度但不難掌握。
如果上述指標,對象均已不符合,就需要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并現場進行心肺復蘇了。“雙手張開,右手在左手上方后,彎曲手指形成一個拳頭,用這個拳頭的掌跟部位按壓對方的胸廓即可。這樣的按壓要保證每分鐘100次的頻率,不能間歇,直至專業醫護人員趕到現場。按壓的深度為每次下壓胸廓3-5厘米。”
據悉,廣州部分警察有接受過簡易急救常識的培訓。但面對突然情況需要急救時,一般還是以尋求120救助為主。
簡易型心肺復蘇模擬人
該產品取消了電子控制器,采用可按壓150萬次的高質量材料,大大提高了產品的耐用性與經濟實用性,是各單位心肺復蘇急救技能普及與急救技能、操作手法訓練的最佳理想選擇。 該產品嚴格按照國際標準工藝制作且已通過CE認證,并出口歐洲各國,受到歐洲客戶的一致好評。
功能特點:
•執行標準:美國心臟學會(AHA)2010國際心肺復蘇(CPR)&心血管急救(ECC)新指南標準。
•2010(新標準):先C胸外按壓→A開放氣道→B人工呼吸操作流程。
•操作周期:先有效胸外按壓30次再有效2次人工吹氣既30:2五個循環周期CPR操作;
•操作頻率:最新國際標準:至少100次/分鐘;
•模擬標準氣道開放。
• 模擬人工手位胸外按壓。
•按壓強度正確(4-5cm區域)、錯誤(<4-5cm<區域)。
•人工口對口呼吸(吹氣):吹入的潮氣量<500ml~1000ml<。
•按壓與人工呼吸比:30:2。
•操作方式:訓練操作。
•檢查瞳孔反應:模擬瞳孔由一只散大與一只縮小的比較認識。
標準套配置:
■ 高級復蘇全身人體模型一具;
■ 高級豪華超厚牛津袋一只;
■ 復蘇操作墊一條;
■ 屏障面膜(50張/盒)一盒 ;
■ 可換肺囊裝置四套;
■ 可換面皮一只;
■ 2010國際最新操作指南光盤1盤;
■ 急救手冊1本;
■ 使用說明書一本。
■ 保修卡、合格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