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骨骼介紹
人體全身骨骼模型
博友BM1007人體全身骨骼附主要動脈和神經分布模型示全身骨架,串制直立。
尺寸:高85cm
材質:高級PVC
骨質:是骨的主要成分,它表層為密質,內層為松質。密質質地致密,抗壓、抗扭曲力強。松質呈海綿狀,布于骺部和骨內部。
骨膜:是纖維結締組織構成的膜。它包裹除關節面以外的整個骨。骨膜內的一些細胞即能分泌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它們在骨的發生、成長、改造、修復時功能最為活躍。
骨髓:在長骨骨髓腔及松質骨腔隙內,分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內有紅細胞和白細胞,紅骨髓有造血功能,6歲前后,長骨內的紅骨髓逐漸轉化為黃骨髓,成為脂肪的貯存庫,紅骨髓僅保留在椎骨、肋骨、胸骨及肱內和股骨上端的松質骨內繼續造血。
骨的血管:長骨的動脈包括滋養動脈、干骺端動脈、骺動脈和骨膜動脈,供應骨的營養。
神經:許多神經纖維伴隨血管分布于骨。其中大部分是血管運動神經(內臟傳出纖維),軀體感覺神經(軀體傳入纖維)則多分布于骨膜,骨膜甚為敏感,骨折、骨病常引起劇痛。另外,成年人的骨堅硬,具有彈性,其抗壓力約為15公斤/平方毫米。骨內有膠原纖維束和粘多糖蛋白,這些有機質約占骨重量的1/3,它們構成骨支架,有彈性和韌性。堿性磷酸鈣為主的無機鹽類,約占2/3。幼兒骨中的有機骨相對多些,較柔韌,易變形,遇到暴力可能折而不斷。老年人的骨纖維組織老年化,無機質相對多些,較脆,稍遇外力即易折碎。
長骨:呈長管狀,有全和端。體骨質致密,圍成骨髓腔。體的一定部位有血管出入骨的滋養孔。端(又稱骺)多膨大而光滑成關節面。長骨頒布在四肢,在運動中起杠桿作用。
短骨:多立方形,成群分布于腕部和足后部。短骨有多個節面,能承受很大核壓力。
扁骨:呈板狀分布于頭、胸部,它們常圍成一個腔以保護內臟,如顱腔保護腦,胸腔保護心肺等。
不規則骨:形狀多樣,功能各異,如椎骨、上頜骨等。
成人體內共有206塊骨,總重約占體重的1/5。按其在體內的位置不同,分為顱骨、軀干骨、四肢骨。由于骨的功能不同,骨的的形狀又可分四類,即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以上醫學骨骼模型是精準按照人體高度仿真所制,以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