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蘇術未猝死勿亂用
胸外心臟按壓:位于胸骨下1/3處,雙側乳頭連線與胸骨交界處即按壓點。
醫學指導: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急診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吳桂昌
心肺復蘇術的意義毋庸置疑,如果發現猝死患者的第一目擊者能夠立即撥打120,并科學地進行心肺復蘇,將為進一步成功救治猝死患者奠定基礎。然而,若在不需要的情況之下,錯誤使用心肺復蘇術,反會令病者受創。
最近翡翠臺熱播一部電視劇叫《情逆三世緣》,男主角跌入時光隧道,回到宋朝變成包青天。他見有人遇溺,昏迷不醒,馬上施行現代的心肺復蘇術,救回一命。眾古人紛紛詢問,他解釋:心肺復蘇術中的人工呼吸能增加遇溺者的氧氣,而心外壓則能把灌入肺部的水擠壓出來。
這種解釋是錯誤的!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急診科主任吳桂昌介紹道,如果遇溺者心臟停頓,施行心外壓是為了將血液推到大腦,令腦細胞暫時不會因缺氧而迅速死去;絕對不是用以擠出肺部積水。他還提醒,心肺復蘇術有一定的要求和技術含量,倘若施行方法錯誤,不但毫無效用,還很容易造成傷害。
心肺復蘇術只適用于猝死者
心肺復蘇術適用于猝死患者,若患者清醒、有心跳、有呼吸,替他做心外壓不僅是多余,還會增加痛苦,甚至弄斷肋骨,弄傷肺部等。
吳桂昌表示,猝死病因有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兩種。前者最常見,特別是急性冠脈綜合征和心衰患者最為多見;非心源性猝死指溺水、車禍、觸電、藥物中毒、異物堵塞呼吸道等。一部分猝死患者是可逆的,如果經過正確的現場救治可以生還。如果發現猝死患者,第一目擊者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并進行現場心肺復蘇。
如何判斷猝死?有三個步驟:
1.通過輕拍患者雙肩,對其雙耳大聲呼喚“喂,你怎么了?”,看其有無反應來判斷是否存在有意識喪失。
2.將耳朵貼在患者的胸口,聽有無心跳聲;還可以用兩個手指觸摸患者喉結一側旁開兩指寬的位置,探探有無頸動脈搏動,以此來判斷患者有無心跳停止。
3.將面頰貼近患者的口鼻,感覺患者有無呼吸氣流,并傾聽有無呼吸聲,再看患者的胸廓有無起伏,判斷有無自主呼吸。
若一無意識、二無心跳、三無呼吸,即可判斷為猝死,需立即采取心肺復蘇術。
須經專家指導 多次練習
正確的心肺復蘇術,每個步驟都必須經過專家指導和多次練習。倘若施行方法錯誤,不但毫無效用,還很容易造成傷害,例如過猛烈的吹氣可令病人嘔吐、不當的心外壓會使肝臟破裂、凹凸不平的地面容易傷及脊骨等等。
未受過正式的心肺復蘇術訓練,千萬不要嘗試以此救人。有興趣學習的朋友,可參與醫院、社區的相關健康講座。
模擬人模擬生命體征:
初始狀態時,模擬人液晶瞳孔散大,頸動脈無搏動。按壓過程中,模擬人頸動脈被動搏動,搏動頻率與按壓頻率一致。搶救成功后,模擬人液晶瞳孔恢復正常,頸動脈自主搏動。 液晶瞳孔縮放和頸動脈搏動由開關可開啟和關閉。
可進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壓。可進行標準氣道開放,氣道指示燈變亮。三種操作方式:可進行CPR訓練、模式考核和實戰考核。方式一:CPR訓練,可進行按壓和吹氣訓練。 方式二:模式考核,在設定的時間內,根據2015國際心肺復蘇標準,正確按壓和吹氣數30:2的比例,完成5個循環操作。方式三:實戰考核,老師可自行設定操作時間范圍、操作標準、循環次數、操作頻率、按壓和吹氣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