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檢查模型介紹
自然逼真的模型顯示了女性胸部乳房。可進行乳房檢查的訓練和實踐。
著裝式結構設計,能更好地進行自我檢查乳房訓練。
乳房各部位埋置各種常見乳腺腫瘤:
質地堅硬、表面不光滑可視為惡性腫瘤
質地相對柔軟、表面平滑可視為良性腫瘤
質地輕硬顎淋巴結節
條形的小葉增生。
乳頭與皮膚的改變:
乳頭與皮膚凹陷
橘皮樣外觀。
乳房檢查方法;
外形觀察:雙側乳房的大小、位置和外形一般應是對稱的,否則,則提示可能有病變存在。乳房內有較大腫塊時,其外形可顯示局限性隆起;腫瘤在乳腺深層侵犯Cooper氏韌帶,使之收縮而產生該相應部位的皮膚凹陷、皺褶或皮膚收縮現象。觀察皮膚凹陷時讓病人取坐位,雙臂交叉于頸后或前俯上半身,或用手抬高整個乳房時更為明顯。觀察皮膚凹陷尤為重要,因此種體征在良性病變中,除脂肪壞死外是很少見的。有時還可以發現在臨床上捫不到腫塊的微小乳癌。單側乳房淺表靜脈擴張,常是晚期乳癌或乳腺肉瘤的征象。妊娠、哺乳或頸根部靜脈受壓(例如患有胸骨后甲狀腺腫時)也可引起乳房淺表靜脈擴張,但后者常是雙側性的。
乳房皮膚:皮膚有否紅、腫、熱、痛?乳房皮膚紅腫,應首先考慮乳房的化膿性炎癥,但范圍廣泛的皮膚發紅。充血水腫應警惕是否特殊型乳癌,即炎性乳癌的可能。癌細胞侵入乳房淺表淋巴管引起癌性栓塞,可導致淋巴水腫而使乳房皮膚呈現“桔皮樣”改變。
觸診:觸診的要點是了解乳房有無腫塊及腫塊的性質;區域淋巴結有無腫大。觸診時醫生坐在患者側方,或囑患者平臥,肩下墊一小枕。捫查乳房內側半時囑患者舉臂,捫查外側半時囑患者上臂下垂身旁。正確的觸診手法是以手掌在乳房上依內上、外上(包括尾部)、外下、內下、中央(乳頭、乳暈)循序輕輕捫按乳房。忌用手指抓捏乳房,以免誤把正常腺體組織認為乳房腫塊。小的中央區腫塊不易捫到,可用左手將乳房托起,用右手捫查,就比較容易發現。乳房下部腫塊常因乳房下垂而被掩蓋;可托起乳房或讓病人平臥舉臂,然后進行捫查。乳房深部腫塊若捫摸不清,可囑病人前俯上身再捫查之。乳房觸診后,必須捫查區域淋巴結。
乳頭:正常乳房的乳頭雙側對稱,其方向指向前方并略向外下。若其附近有癌腫或慢性炎癥,乳頭可向病灶處偏斜,例如乳頭上方有癌腫,則被上牽而顯示雙側乳頭高低不一,若癌腫位于乳頭深部,則乳頭被牽而內陷。乳頭內陷亦可因發育不良而發生的先生性缺陷,但短期內乳頭內陷則需高度警惕。初產婦哺乳期間可因嬰兒的吸吮或咬破而出現乳頭糜爛和破裂,但非哺乳期婦女乳頭糜爛脫屑,乳暈周圍濕疹,則可能是濕疹樣癌,即Paget氏病的表現。
乳房腫塊:前胸部的腫塊是否來源于乳房,應首先注意鑒別。來自前胸壁的腫塊(如肋軟骨炎、肋骨腫瘤、胸壁結核等)在推移乳房時,腫塊不會因乳房位置的變動而移動。當捫到明確的乳房腫塊時,應注意其大小、位置、數目、質地、有否壓痛、外形是否整齊、邊緣是否清楚、表面是否光滑、與周圍組織如皮膚、胸大肌、前鋸肌等是否粘連等情況。輕柔捻起腫塊表面皮膚,可以獲知腫塊是否與皮膚有無粘連;如果有粘連而無炎癥表現,則尤應警惕乳癌的可能。捫查腫塊是否與深部組織粘連時,先分別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測試腫塊的活動度,然后采用胸大肌收縮試驗:囑患者以患側上肢用力叉腰,借以緊張胸大肌,再作同樣測試。比較兩次測試時腫塊在胸大肌表面的活動度,可以獲悉腫塊是否與胸大肌筋膜、胸肌粘連。捫查乳房外下象限腫塊時,因其可能已超過胸大肌下緣,可采用前鋸肌收縮試驗:囑患者將患側上肢用力按壓檢查者肩部,借以緊張前鋸肌,比較方法同前。
腋窩淋巴結:除了急、慢性炎癥外,一般乳腺良性病變不會引起腋窩淋巴結腫大。檢查腋窩淋巴結群時,醫生面對病人,以右手捫查患者左腋,以左手捫查患者右腋。先囑患者舉起檢查側上肢,檢查者手伸入腋窩至最高位,即腋淋巴尖群,手指掌側面對著患者胸壁,再讓病人放下上肢,擱置在檢查者的前臂上,依次捫查腋頂、腋前壁、腋后壁、背闊肌前內側。鎖骨下及鎖骨上有無腫大的淋巴結。查畢患側,還應查對側。捫到腫大的淋巴結時,要注意其位置、數目、大小、質地、觸痛和移動度。
乳腺導管造影:對乳頭溢液或X線平片顯示可疑腫塊且伴導管相應明顯增粗的患者,選用刺激性較小的含碘造影劑(如泛影葡胺)行乳腺導管X線造影,對診斷導管內病變或乳腺內腫塊性質有一定價值。
超聲檢查:應用B超檢查乳房病變的最大優點是可以快速、準確地判別乳腺腫塊的性質為實性抑或囊性。對乳腺囊腫、膿腫及囊性增生癥的診斷優于其它檢查。缺點是操作亦相對較繁雜,對較小的實性包塊的良、惡性判別為較難常握。
紅外線乳腺掃描檢查:此法起源于本世紀初發明的乳腺“光透照”檢查技術;經多年改進后,制成透照攝影儀,利用冷光源產生的近紅外線被血紅蛋白吸收的特性形成圖像,進行乳腺全視野掃描觀察和診斷。近年又生產了電子計算機輔助圖像處理的新型紅外掃描儀,可對影像進行放大、增強、拉伸、負像等處理,從而提高了診斷符合率。近期報導已達90%左右。其診斷原理主要是利用紅外光通過乳房的強度不同而顯示透光、暗亮及各種不同的灰度影,從而顯示乳房腫物陰影。此外紅外光對血紅蛋白的敏感度較強,使得乳房血管顯影更為清晰,對于乳腺癌引起的局部血運增加,附近血管增粗、不連續等都有較好的圖像顯示,對0.5cm的小病灶也能顯示。此法操作簡便、診斷迅速、圖像直觀且清晰、對人體無損傷、無痛苦,適合對各年齡組婦女(包括妊娠、哺乳婦女)進行乳腺普查,也可避免患者有乳腺病的婦女反復接受有損害的放射線攝影檢查。所以,它是目前普查和篩選乳腺良性病變和惡性腫瘤的理想方法。
乳頭溢液檢查:依乳管排列方向順序反復輕壓乳暈區,了解有無乳頭溢液以及溢液來自哪一乳管。乳頭溢液大多為病理性的。觀察溢液的性質有助于推斷病灶的性質。鮮紅色血性溢液多見于導管內乳頭狀瘤,少數見于乳管內癌;棕褐色溢液提示血液曾經被阻于乳管內未及時排出,多見于有乳管阻塞的導管內乳頭狀瘤或因上皮增生而有乳頭狀體形成的乳房囊性增生病。黃色或草綠色溢液常是乳房囊性增生的表現,偶爾也見于乳癌。乳白色溢液可見于正常月經期、早期妊娠或囊性增生病。據統計,在各種溢液中,血性溢液約占總數50~70%;有溢液者,9~14%的病人患有乳癌。溢液涂片尋找癌細胞有助于確定溢液的發生原因,但陰性者不能完全排除乳癌的可能。
針吸細胞學和活組織切片檢查:針吸細胞是以細針頭(7~8號針頭)空針,經消毒后的乳腺腫塊表面皮膚直接穿刺入腫塊內,回拉針栓,造成負壓,向不同方向旋轉數次,保持負壓情況下迅速出針;將抽出物立即除片染色,顯微鏡下觀察尋找瘤細胞。此法簡便易行,損傷和痛苦相對較小,但有10~20%的假陰性率,有1~3%的假陽性率。活組織切片檢查是將乳腺腫塊切取部分或整塊切除后制備病理切片鏡檢,診斷準確率最高;但對乳腺惡性腫瘤患者,易造成癌細胞因擠壓或殘留而轉移。目前比較穩妥的辦法,是將經過前述的各種檢查篩選后高度懷疑為惡性腫瘤者,在手術中切取或切除腫塊速送冰凍病理切片檢查,一般在20~30分鐘內可獲得鏡檢結果,藉此決定手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