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在公共場所成擺設
有關人員對城市公共場所設置的自動體外除顫儀AED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這一“救命神器”幾乎淪為擺設,周圍絕大多數公眾都不認識這一急救設備,更談不上會使用。
西城區綜合行政服務中心大廳內,靠近咨詢臺處有個白色的立柜,自動體外除顫儀被裝在其中一個醒目的熒光黃色盒子里,上寫“AED”,柜子上則用紅字標明“自動體外除顫儀”。隨機采訪了20個人,除3名工作人員外,其他17位前來辦理業務的人都搖頭表示不認識這個家伙,更加談不上會使用;而被采訪的3名工作人員也都表示不會用除顫儀。
一個人突然昏倒失去意識的原因有很多種,只有心臟驟停患者才需使用心電除顫儀。呼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指標,腦血栓等急癥也會出現突然意識喪失,但患者短時間內不會停止呼吸和心跳;心臟驟停患者通常都是停心跳在前,呼吸停止在后。除顫儀本身不能單獨使用,需要施救者配合高效的心肺復蘇同時進行。因此,使用者也一定要具備一定的急救常識和技能才可以。“當患者心臟驟停時,及時進行心肺復蘇并除顫,搶救成功率可高達80%。
心臟驟停患者出現房顫,是因心臟跳動失去正常節律,而除顫就是通過電擊的方式來“打掉”錯誤信號,令心跳恢復正常節拍。相反,如果患者本身沒有心臟問題,而盲目除顫,反而會把心跳的正常節律打亂,對人體造成傷害。但好在自動體外除顫儀是一臺智能機,如語音一直不提示除顫,除顫儀是不會自動充電的,此時即便施救者想做除顫也是不行的。
而多數采訪對象表示,沒有學過急救知識,不敢貿然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儀。即使一些接受過初級急救員培訓的人,學過怎么使用除顫儀,也難免臨陣怯場。城區一位首都治安志愿者王大媽有初級急救員證書,但一說到用這個救人,也連連擺手:“很久以前培訓的了,都忘得差不多了。
普及急救知識,提高急救意識,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紅十字會目前推出的初級急救員培訓課程中,包括學習心肺復蘇和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儀。對多數人來說,在心肺復蘇模擬人的教學下只需要幾小時的培訓就能學會,卻可以在危難時刻挽救生命。
心肺復蘇AED訓練教學模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