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急救日,學心肺復蘇急救
今天是9月12是第16個“世界急救日”,主題為“急救與老齡化人群”。很多相關機構和社區街道也都舉辦了無償獻血活動和掌握急救技巧培訓活動。
紅十字會聯合二道區紅十字會在遠達街道新開社區,為50多名社區市民、社區工作者舉辦應急救護培訓班。“日常生活中多掌握急救知識,在危機請況時可以為搶救生命贏得寶貴的時間。”培訓老師說:“出現心跳、呼吸停止,如果能在心跳停止4分鐘內采用心肺復蘇術,并在8分鐘內進行進一步的生命支持,病人的生存率將提高到43%。”做心肺復蘇術大家要牢記幾個數字,即胸外按壓至少100次/分,按壓深度至少5厘米,人工呼吸頻率8次/分至10次/分、按壓與呼吸比為30:2。
在國內,急救知識還是相當的匱乏,心肺復蘇的認識度都停留在映像當中,并沒有參加專業的實戰訓練。愿在今日的世界急救日中,讓更多的人了解急救知識,讓更多的人參與心肺復蘇的實戰培訓。
高級全自動電腦心肺復蘇模擬人
模擬人解剖特征明顯,手感真實,膚色統一,形態逼真,外形美觀。
模擬生命體征:
初始狀態時,模擬人瞳孔散大,頸動脈無搏動。
按壓過程中,模擬人頸動脈被動搏動,搏動頻率與按壓頻率一致。
搶救成功后,模擬人瞳孔恢復正常,頸動脈自主搏動。
瞳孔縮放和頸動脈搏動由開關可開啟和關閉。
可進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壓。可進行標準氣道開放,氣道指示燈變亮。
三種操作方式:可進行CPR訓練、模式考核和實戰考核。
方式一:CPR訓練,可進行按壓和吹氣訓練。
•方式二:模式考核,在設定的時間內,根據2010國際心肺復蘇標準,正確按壓和吹氣數30:2的比例,完成5個循環操作。
•方式三:實戰考核,老師可自行設定操作時間范圍、操作標準、循環次數、操作頻率、按壓和吹氣的比例。
更接近于真人場景的實戰手法訓練,自動化教學模型,希望在急救日中發貨教學簡易化,讓更多的人在短時間內學習到心肺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