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之前檢查心肺功能不可少
北京時間12月12日,近日據網友爆料,在2016廈門海滄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中,再次出現了選手猝死的情況,據悉,本次參賽選手中有六名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其中兩人宣告死亡,還有一人病危。隨著近幾年賽事審批放開以后,各地馬拉松賽事如雨后春筍,跑步猝死事件頻發已經不是什么罕見新聞,因此在參加比賽之前,參加體檢,驗證自己是否適合參加跑步比賽,就成為了必須值得注意的一個環節。
跑步竟然也能要人命?這個說法看上去荒謬至極,但又數見不鮮。3月份的清遠馬拉松,今年的比賽一共吸引了將近兩萬名選手參加比賽,12208人接受治療。去年,清遠第一次舉辦馬拉松比賽,12000多人參賽,7000多人出現傷病的困擾,堪稱是最“受傷”的馬拉松。據市衛計局不完全統計,此次清遠馬拉松吸引到了接近2萬人參賽,其中接受救治總人數為12208人次,肌肉痙攣9838人,扭傷1743人,擦傷194人,暈倒20人,腹痛107人,虛脫等306人。共計出動救護車23次,其中送院救治17人,危重癥5人,其中3人入住ICU,2人進入心內科接受治療。
2015年,國內的各項馬拉松賽事共出現了五例選手猝死的情況,2016年,各類賽事都在安全保障方面不斷升級,但是在四月份的楊凌農科城國際馬拉松賽,就有一名參加全馬的選手猝死,四月中旬的韓國慶州櫻花馬拉松賽上,一名54歲的中國香港男選手參加全程馬拉松,在早晨8時出發后一小時猝然倒地,雖被緊急送醫接受搶救治療,但市仍然于9時50分宣告不治。12月初的新加坡馬拉松,一名居住在中國香港的英國29歲男子在參加渣打銀行新加坡馬拉松半程比賽時倒地,送醫不治身亡,再加上廈門馬拉松的猝死事件,選手出現意外的消息依舊不斷傳來。
跑步雖好,不能貪量。跑步雖然看起來沒有什么準入門檻,但是實際上,這項運動并非人人都適合的。比如心血管疾病患者,跑步是一項有氧運動。跑步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氧氣,并且消耗糖分、脂肪和蛋白質為身體供能。跑步速度加快,心率加快,心臟的泵血量就會增加,這樣會對心臟和血管造成負擔,增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運動風險。而且糖尿病患者、嚴重肥胖者和膝關節曾受過嚴重傷害者,都不適合參加跑步運動。
知道了這一點,選手在參加比賽之前進行體檢,就顯得尤為必要了。實際上在選擇參加比賽的時候,跑者們就必須懂得量力而為,一些在比較炎熱、潮濕的地區舉辦的賽事,如果身體狀況不是非常好,就應該盡量避免。此外,參賽的時候一定要確保自己的身體處于最佳狀態,任何一點小的病痛,都有可能帶來嚴重的后果。十月末舉行的南京馬拉松上,一位劉姓選手帶病挑戰全程,結果到30多公里時被送進了醫院。醫生診斷,帶感冒參加比賽的他換上了橫紋肌溶解癥。
其實國內的一些賽事,很早就開始要求參賽選手提交體檢證明,比如上海馬拉松,單位的職工體檢報告、學生所在校醫院體檢報告亦可作為體檢記錄有效憑證。體檢之日至比賽當日間隔為1年內,組委會視作有效。跑者還可以去正規注冊醫院體檢,或者讓醫生將體檢結果直接寫在報名表上。在一些有資質的醫療機構貼出的“上海馬拉松報名體檢”宣傳單上,檢測的內容包括測血壓、檢查心肺功能,這也都是跑步愛好者必須要注重的。
此外,跑者還可以去任何一家醫院,要求醫生測量血壓及每分鐘心率,并在病歷卡上正楷記錄下來這二個數據。然后復印病歷卡有名字的一面與有醫生記錄文字的一面即可,因為掛號時有蓋醫院名稱的章,醫生寫完測量記錄后也會蓋自己的名字章,憑此二張復印件就可以報名。
除了上海馬拉松之外,杭州馬拉松也需要參賽選手上傳體檢證明,而且無論全程馬拉松還是半程馬拉松都需要,在官網上,組委會寫道:“馬拉松和半程馬拉松:中簽者需上傳本年度健康證明,審核通過后即可繳費,建議提供心臟彩超健康證明。體檢證明可在抽簽之后提交。馬拉松和半程馬拉松中簽者必須提交。要求2016年度體檢報告,要求有自述病史、有無猝死家族史:提交具有血壓、心率和心電圖資質的醫院檢查結果。建議提交心臟超聲診斷(彩超)檢查結果?!?/p>